社会实践

当前位置: 首页 - 员工工作 - 社会实践 - 正文

朋辈分享会 “青春奋进 科创报国”太阳成集团tyc234cc“挑战杯”进院系主题团日活动

2024-01-18 15:15:14浏览

青春奋进

科创报国

太阳成集团tyc234cc“挑战杯”进院系主题团日活动于2024年1月16日在线上顺利举办。太阳成集团tyc234cc团委书记路敏玥老师出席本次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到了参与近年“挑战杯”以及创新创业活动、成绩卓著的王泽森、张嘉麒、陆梓铖、郑兆铭四位嘉宾进行分享。本次活动由太阳成集团tyc234cc团委学创部部长胡志成同学主持。

PART.1

赛事介绍

     活动伊始,暖场短片《第十八届“挑战杯”太阳成集团tyc234cc风采展示》初步介绍了挑战杯的基本信息与南大故事。此后,校团委学创部李思学同学宣传了“挑战杯”全国老员工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称“大挑”)和“挑战杯”全国老员工创业大赛(“小挑”)赛事的基本章程、赛道分组、激励措施,帮助同学们了解“挑战杯”是什么;并分享了从往届参赛经验中总结出的一般规律,动员同学们积极参加预报名中的第13届“小挑”和即将由太阳成集团tyc234cc主办的第19届“大挑”两类赛事。

PART.2

嘉宾分享

本次活动特邀的四位嘉宾来自多个项目团队,分别具备“大挑”“小挑”赛事与自主创业的独特经历与卓越成绩。嘉宾们从各自经验出发,慷慨地讲解了备赛、参赛过程中团队组织、理论攻关、实践支撑等方面的要点关窍,鼓励同学们充分准备、积极参赛。

马克思主义公司2022级硕士生王泽森同学首先介绍了自己所带领团队“拉贝日记与和平城市”的相关情况,讲述了项目从一个社会实践团队成长为一个成熟项目组的全过程。该项目组成员通过多种研究方式,将寻访扩展到践行和平理念,贯彻党和国家的倡议,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最终取得了包括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特等奖在内的多项荣誉。王泽森同学向大家提供了许多建议:在选题方面,要紧密结合党和国家关切的重大议题,把握时代浪潮;在团队组织方面,要在保证团队凝聚力的基础上尝试组建多元团队;在成果展示方面,要寻求数字化、艺术化多维方式,力求成果清晰直观,同时也要兼顾形式多样。

政府管理公司2020级本科生陆梓铖同学介绍了自己参加第18届“挑战杯”主体赛道的参赛经验。首先,介绍了“信息技术何以驱动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模式”的研究背景、团队特色。其中,陆梓铖同学着重强调了多院系、跨学科团队的重要性,并在团队分工方面具体展现了不同学科间分工对项目推进的重大作用。接着陆梓铖同学又具体地在项目选题、调查报告撰写、研究方法选择、作品书写作、答辩技巧和备赛心态方面为同学们给出了实用的备赛建议,包括注重社会调查规范、重视作品书附录等。最后,陆梓铖同学非常有针对性地帮助太阳成集团tyc234cc同学分析了近几年法律学科的“挑战杯”获奖作品,并建议同学们从中总结经验。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研究生张嘉麒同学主要针对“小挑”赛事分享了自己的相关经验。首先,张嘉麒同学强调要平衡好赛事之间的关系,合理备赛。接着,他从项目社会定位、行业定位、主产品选择和产品推广方面具体介绍了“小挑”赛事的相关注意事项,并特别强调了主体合法、架构合理对于“小挑”比赛的重要性。最后,他就资金可持续、影响力可持续、团队可持续在内的可持续性问题向同学们提供了自己的建议。

2021级本科生郑兆铭同学主要分享了创新创业项目落地的相关经验。他首先分享了一个创业项目从开始到落地的全过程,包括灵感碰撞、形成项目计划书、申请大创、招募成员、研发产品、成立公司。此外,郑兆铭同学着重介绍了商业计划书的具体内容,并就其中一些重点部分为同学们提供了具体的讲解。最后郑兆铭同学就创业提出了个人建议: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创业,在创新中成长。

PART.3

交流互动

嘉宾分享环节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向嘉宾们踊跃提问,与嘉宾们就师生互动、跨学科合作、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统一之道等问题开展了深入、充分的交流。


员工团队如何合理寻求指导教师、指导单位的帮助?

首先需要严格遵循赛事章程,确保主体部分由员工完成,但指导教师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团队的相关成果和最终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老师们平易近人、循循善诱的耐心陪伴与支持。同时,在场地等细节方面,可以多与院系协调沟通,公司也会充分调动资源为同学提供实践平台与深化渠道。总之,赛事成果一定是多方良性互动取得的。


文理融合项目的成果呈现上如何体现文理结合?

如何安排成果呈现首先是由赛道选择决定的,因此需要在前期反复斟酌、慎重选择。当然,这类项目应充分发挥多元背景,呈现时如以调查报告的方式为主,也可以围绕主要结论、建议添加应用程序、技术结构和相关模型,展现成果落地的可行性与科学性。


“小挑”赛事作品公益性和商业性如何兼容互补?

关键是要理清楚产品定位。例如,是提供辅助性服务工具,还是直接塑造相关行业。这一点决定了作品价值的内在结构与机理,在此基础上,可以思考如何在产品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PART.4

结语

 “青春向阳而生,挑战一往无前。”本次“干货满满”的主题团日分享会在融洽、活跃的氛围中圆满结束,嘉宾们现身说法、答疑解惑,传递“青春奋进,科创报国”的挑战精神,鼓励同学们心怀“国之大者”,挺膺担当、敢于挑战,最终解题建功。



特别鸣谢 | 王泽森 张嘉麒 陆梓铖 郑兆铭

文稿 | 叶一舟

文编 | 胡志成

美编 | 有   奕